沪上八月,骄阳似火,热情如潮。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提出45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化工系“春化秋实”支队开启连续第三年的实践之旅。四天的行程由化工系党委书记吕阳成带队,支队延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的主题,重点与6位校友座谈交流,并在校友工作当地参观调研,还与多位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校友交流。化工系校友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兵,系党办主任、校友办主任慕璘参加了实践,支队覆盖了来自化工系与探微书院的11名本科生。
上海,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国际大都市,更是许多清华化工校友努力发光发热的地方。无论是高桥石化打造安全绿色领先的“城市炼厂”典范,还是锦湖日丽做到改性塑料行业“隐形冠军”、舜雅化工深耕水性涂料蜡助剂20余年,化工行业的蓬勃创新力映入眼帘;无论是在核试验基地默默奉献数十载,还是带领企业在“被需要”中创造价值,校友们的拼搏故事令人感动……行程伊始和最后,支队还分别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探寻这座光荣之城的历史和未来。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由清华大学化工系1977级化72班于1979年提出。202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一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再次喊出“实现伟大复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为进一步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化工系党委和化工系校友分会从2022年起指导化工系团委组建“春化秋实”社会实践支队,于2022年、2023年分别前往吉林、山西、浙江,新疆、福建、浙江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先后获评2022年、2023年清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金奖支队,并因连续两年金奖荣获“最佳实践奖”。今年的“春化秋实”支队来到上海,让同学们在跨时代的精神接力中感悟传承与创新。
大漠走来,无悔马兰
在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干休所,支队一行见到了化工系1965届校友张利兴和夫人、工物系1966届校友朱凤蓉。
从上海吴淞中学的同班同学,到新疆马兰基地相濡以沫的“将军夫妇”,17岁时离开家乡,归来已是白发苍苍。两位将军虽已年至耄耋,但都精神矍铄,笑容慈祥和蔼,将他们“服务国家需要”的选择、坚守和奋斗娓娓道来。
“服从需要、服从分配”是学长们做出人生选择的关键词。1959年高考结束后,张利兴学长了解到国家需要发展尖端的原子能工业,毅然把前几个志愿都选为相关专业。入学工物系一年后,学长随学校原子能化工专业调整进入工程化学系,继续在这个前沿交叉学科学习。毕业时,张利兴学长毫不犹豫地写下自己的分配志愿:“希望到大西北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参加国防科研。”在他分配到马兰基地研究所的三年后,朱凤蓉学长也来到了基地。
在马兰红山的日子,艰苦,平淡,却很充实。生活物资匮乏,就托人从上海捎来鸡蛋和菜籽,自己孵化、养鸡和种菜。研究遇到难题,就日拱一卒、苦心钻研,十年磨一剑。两位学长说:“能够站在国家需要的最高平台上,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发挥作用,我们并不觉得生活有多艰苦。”祖国不会忘记这样的脚踏实地与默默奉献,张利兴学长、朱凤蓉学长先后于1998年、2000年晋升少将军衔。
“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段朱凤蓉学长在清华九十周年校庆大会上作为校友代表的发言言犹在耳、历久弥新。朱凤蓉学长特别提到:“在那次发言中,我专门提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鼓励在校年轻学子要成为年轻人的楷模,中国的脊梁。”
深受两位学长经历的触动,同学们也将自己的困惑一一说出。对于大家当下面临的内卷式竞争、多样选择的迷茫等问题,张利兴学长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是小小的螺丝钉,只要我们尽最大努力,把能发挥的光和热都发挥出来,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朱凤蓉学长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底线。在我看来,人生价值不在工资多高、待遇多好,而是为国家做贡献、解决真问题。”
这场对话访谈发人深省。化工系2022级本科生李梦婷说:“入学时观看的话剧《马兰花开》仍历历在目,如今有幸现场聆听学长们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具象化。”化工系2022级本科生杨煜程说:“与学长们的交流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清华化工人、作为共产党员,应当胸怀大局,勇于担当,始终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

“春化秋实”支队访谈张利兴、朱凤蓉校友
顺势而为,求实创新
时光荏苒,化工系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服务国家需要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化工学子,在化工行业重点领域紧跟时代、开拓创新。
从能源化工、改性材料到精细化工,上海这片活力热土见证了化工校友们发挥自身所长、努力发光发热。1989级校友、中国石化高桥石化公司总经理孙敏杰学长在毕业后投身国企,已经深耕石油化工三十载。在他看来,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只要踏实肯干、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发光发热。1986级校友、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辛敏琦学长认为:“被需要才会有价值,数一数二才能被客户需要。”正是这样的价值观引领锦湖日丽不断推陈出新,ABS、PC/ABS国内专利数第一,成为改性塑料领域的领军企业。1987级校友、上海舜雅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德春学长始终保持着探索激情与感恩之心,聚焦在应用范围极广的水性乳化蜡领域,带领公司团队潜心研发出数百种产品,走出了一条精益求精的化工工匠之路。
在访谈过程中,校友们都提到清华和化工系的培养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也为还在学校的同学们送上了寄语。孙敏杰学长提到,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学到思想、能力和方法;辛敏琦学长希望同学们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因一时得失给自己设限;周德春学长鼓励同学们:“找到自己热爱的,去干去闯吧!”
在与校友访谈之外,支队也走进校友所在企业实地参观调研,体会化工行业的变革与创新。作为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清洁能源产品生产基地,高桥石化凭借着“甲鱼精神”和“四千精神”,打造安全、绿色、领先的“城市炼厂”典范;锦湖日丽秉承“专业成就美好”的价值观,推出塑可丽、塑优案、Ecoblend、材先胜等品牌,以“应用创新”为改性塑料行业注入活力;舜雅化工建设了专门的“水性乳化蜡图书馆”,一应俱全的产品背后,是始终瞄准客户需求、实现精细化和差异化的不懈追求……跟随校友们的足迹,化工行业的欣欣向荣尽收眼底,同学们体会到校友工作的领域正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也体会到校友们“努力发光发热”的力量源泉。
这段参观交流鼓舞人心。化工系2021级博士生曹煜恒说:“化工校友的团结和传承让我们深受感动。周德春学长全程陪同我们进行实践、我时隔六年再次来到锦湖日丽……学长们对母校母系的关心始终未变。”探微书院2022级本科生伍宣聿说:“校友们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开拓创新,热爱坚守,创造辉煌。从校友们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化工行业的万紫千红,也看清了自己的道路。”化工系2023级本科生郝铭禹说:“校友们带领企业追求卓越、勇攀高峰,这种‘行前人未行’的精神激励我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化秋实”支队访谈孙敏杰、辛敏琦、周德春等校友,在高桥石化调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追忆初心,坚定未来
在校友交流和实地参观调研之外,在行程开始和最后,支队还分别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感受这座光荣之城的历史底蕴与开放活力。
在上海市中心,一座石库门建筑——中共一大会址静静挺立,它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春化秋实”上海之行从这里开始。走进一旁的纪念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运用文物实物、油画雕塑、全息影像多种展示手段,生动、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和早期在上海的革命实践活动。在系党委书记吕阳成领誓下,支队党员们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使命。最后一天,支队来到距离中共一大纪念馆不远处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在一幅幅规划图片、一个个城市肌理模型、一处处沉浸式体验中走进上海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宏伟蓝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光荣之城正向卓越全球城市不断迈进。
这次城市之旅大开眼界。化工系2022级本科生李同杰说:“在校友访谈与企业参观以外,本次上海之行以中共一大纪念馆为起点、以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为最后一站,‘传承与创新’的主线贯穿始终,我收获满满。”

“春化秋实”支队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后记
“春化秋实”支队注重做好实践全过程设计,在行前、出行期间、总结宣传等各个环节让同学们有所收获。出行前,同学们分工对相关企业进行预调研,并在支队例会上分享调研结果。实践期间,每位同学每天及时记录当日实践感想,并在实践结束后进一步总结提交。下一步,化工系将以即将到来的80周年系庆为契机,继续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校友工作相结合,把校友们的奋斗故事宣传出去,让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精神辐射更多同学。
在实践过程中,支队师生还与多位长三角地区的优秀中青年校友进行交流。校友们回忆了在清华和化工系的求学历程,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经历与感悟。系党委书记吕阳成为校友们赠送了印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口号、系馆白描图、校友姓名和学号的定制杯子,向长期在重点地域、重点领域奋斗奉献的校友致敬,鼓励他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过连续三年的社会实践,“春化秋实”支队见证了优秀校友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的足迹和实绩,深刻体会到他们身上所表现的踏实与纯粹的个人品质,也必将号召更多包括化工系同学在内的清华学子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