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离休干部、原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0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程璧同志1924年5月出生,山东济南人,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河北省阜平县华北城工部工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同时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12月至1980年6月期间,任北京六区区委会妇女工作组组长,北京七区区委会组织部干事,北京东城区委宣传部、教育部副部长,北京东城第25中学党支部书记,北京外语学校党总支书记。1980年7月起任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顾问。1986年11月离休。
程璧同志一生热爱祖国,对党忠诚,政治坚定,甘于奉献,工作认真,履职尽责,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首都师范大学
2024年6月21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4年5月29日,程璧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县城的一个书香家庭,她的父亲曾担任过中华民国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家庭条件十分优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曾经在北平笃志小学、青岛女一中、北平师大女附中就读小学、中学。
踏上去解放区的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日本侵略者扶植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此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变成了日本统治区。城内飘起日本的"太阳旗",大街上跑的是日本军车,日本兵耀武扬威地横行在北平的大街小巷,谁敢说日本不好,就要被砍头。程璧所在的学校里已开始奴化教育,要求必须开日语课。大家都恨日本,都不好好学。教日语的老师是秃头,学生偷偷叫他洋和尚,他常叫学生到黑板默写日本字,学生们就把每排的课桌椅都连在一起,叫谁到黑板写字,谁也出不来,用这种孩子气的方法,来表达对敌人的仇恨。
进入高中,程璧开始读一些进步的书籍,如鲁迅、巴金、曹禺以及高尔基等人的中外小说。书籍对程璧的影响很大,使她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高中快要毕业的时候,有的同学私下议论着要离开敌占区,去中国的大后方西安、重庆等城市。程璧一个要好的同学卜毅1944 年初去了解放区,她曾对程璧说:“我先走,我会给你来信的。”中学毕业后,程璧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半年后,她收到了卜毅送来的一个小纸条,是通过地下党秘密关系送来的,小条上只写着几个字“这里是真正抗日的地方”。
1944年6月,程璧决定和辅仁大学的爱国青年吴惟修一起去解放区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那时去解放区是很危险的,要经过敌占区岗哨的检查盘问。程璧扮成农村妇女,吴惟修扮成小商人,谎称是表兄妹一起去乡下探亲。过了这一关,还要闯过敌人的封锁线。日本人在公路旁筑起高高的炮楼,通过大探照灯严密监视。在交通员的护送下,他们黑夜里出发,有时趴下,有时急行。历经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终于走过了封锁线,到了晋察冀边区阜平城工部。在去解放区的路上,程璧满眼看到的都是被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后的断墙、残壁、废墟和很多己空无一人的村庄,满耳昕到的都是日本人对中国人民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所犯下骇人昕闻的罪行。进入解放区后,程璧听到许多中国人民抗击敌寇、英勇不屈、不怕牺牲的动人故事,学会《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几首抗日歌曲。老乡对爱国学生们都很热情一一烧水、做饭,把仅有的、最好的东西一一他们舍不得吃的鸡蛋给她们。解放区的生活是艰苦的,睡的是土炕,吃的是小米饭,点的是煤油灯,但从心底里是暖洋洋的,是热腾腾的!人人感到兴奋,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坚信抗日必胜,程璧决心为取得抗日战争彻底胜利而奋斗。

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时的程璧(右一)
坚持抗日,光荣入党
根据革命工作需要,党组织派程璧回到北大文学院继续上学。程璧有两个妹妹在北平师大女附中上高中,她就在她们的班上秘密组织了两个读书会。读书会是抗日时期的进步学生组织,程璧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学校里的进步爱国学生吸收进来,在组织活动时给他们宣讲国际形势、抗日战报、英雄事迹以及解放区的抗日情况,使他们逐渐接受抗日救亡思想,引导他们走向抗日。这两个读书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积极参加了抗日,有几个还去了解放区,很多成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领导骨干。
1945年4月由于出现叛徒,根据组织安排,程璧又踏上了去解放区的路。这次走的路线是平西,都是山路,山高崎岖难行,程璧因有病还未痊愈感到腿软无力,东一脚西一脚的,实在走不动,程璧就流着眼泪抱着树哭了,后来有了驴子和骡子,情况才好些。仗着年轻,程璧咬牙坚持最终到了解放区城工部。
在解放区,程璧住在窑洞里,和同志们一起生活学习,参加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她学纺线、织毛袜,完成抄写毛主席文章的任务。当时毛主席的著作不能直接带到敌占区,有个秘密的办法,就是在旧的《 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之类的书中,每行字中间的空白地方,用钢笔蘸着米汤抄写,把这些小说带到敌占区后,再用一种化学药水使字显现出来。用这种办法,抄写了《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正是这段时期,程璧对党的认识更加成熟,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1945年8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程璧至今对抗日胜利那天记忆犹新。8月的一天,忽然听说日本宣布投降,八年的艰苦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大家都跑出来,有的跑到山上欢呼,有的点起火把,有的还敲起锣鼓扭起秧歌,革命歌曲和胜利的欢呼响彻天空。
参与反甄审、反内战斗争
日本投降以后,组织命令城工部的学生和党员立即赶赴北平。程璧又回到北大。那时,国民党政府派人来接管了北平,要求公立大学实行甄审,审查合格的才能承认学生的资格。考试的科目有国文、三民主义和英文三项。在敌占区大多学的是日语,哪里学习过三民主义,这摆明是要求大学生要接受国民党的思想才能继续学习,这是无理排斥敌占区的学生。反对甄审成为大多数同学的心声。于是北大的六个学院〈文、 理、法、 工、农、医〉每院选出六名成员组织起了北大学生自治会。程璧被选为文学院学生会六个成员之一,与学生自治会的 36 个成员一起,经常在文学院的红楼开会,讨论并组织向政府抗议的请愿活动。
12月7日,国民党派出宪兵开始抓捕自治会学生。程璧与北大其他5个学生被捕。冰冷的监狱牢房,没有窗户,睡在草席上,厕所也在牢房内。门是紧锁的,只有一个送饭的小窗口。程璧和革命战友大家唱着革命歌曲相互鼓励,为争取民主、自由、正义而斗争。关了23天后,她们被释放出来,最终反甄审斗争取得了胜利。

狱友合影(后排左一为程壁)
1946年的10月,程璧进入清华学习。国民党政府一心要消灭共产党,发动全面内战。北平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越来越困难。在校学生交不起饭费,教师生活也难以维持。学生提出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开始罢课,并组织宣传队,到街上宣传,向市民演讲,钞票为什么这么不值钱,就是因为打内战!
1947年5月18日,学生的宣传队遭到镇压,受伤者 50 多人,重伤11。这更激怒了学生,5月20 日全市举行学生“反饥饿 反内战”大游行,程璧参与其中。那天北平各校的学生1万多人集合在北京大学沙滩广场,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走了 20 里路,五个半小时。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反饥饿、反迫害、要民主”的呼声和“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北平街道上空。

1948年和清华大学同学合影(前排右二为程璧)
建国后投身教育事业
1949年终于迎来全国解放。程璧先在东城区委工作,后任北京市25中支部书记。
1960年,北京市教育局筹备成立了北京市外国语学校,程璧于1964年底调入该校,担任了总支书记。其间她健全了领导班子,加强了党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调整了机构设置,为外国语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十年代市委党校学习时拍摄(前排左四为程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程璧一夜之间成为在台上被批斗的“牛鬼蛇神”,直到1978年才被平反冤案,落实政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2010年11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红卫兵忏悔记”,文中的主人公当年的红小兵申小珂对自己文革中的暴行进行了忏悔,他给当年被自己迫害的程璧老师写了一封信,请求原谅。
程璧时年86岁,当她接过学生转交的信时非常吃惊,她告诉这些学生,小珂是好孩子,印象中他没做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当晚,老人激动地拿起放大镜,一遍遍地看信里的内容,并通过电话告诉申小珂“信已经收到了,我很高兴”。
申小珂给程璧老师写道歉信的消息,很快便在校友中传开了。不少人要求看这封信。在做了一些修改之后,这封信被发在了校友网上。远在国外的另一个学生胡滨,看到信后,也给程璧发来了邮件“诚恳响应并附和申小珂同学致您的道歉信”,并“表示深深的内疚和歉意,郑重地说一声对不起”。程璧算了算,写道歉信的红卫兵虽然只有这两个,但赞成与附和他们道歉信的,有10多个。看到言辞恳切的道歉信后,她却尽力为昔日的学生们开脱。“归根结底,他们受骗了,被愚弄了。他们都是好人,现在出来道歉是因为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过去没有认识到的错误。”她说,看到“孩子们”带来的信,她很感动,并感觉特亲切。

1986年11月,程璧老师办理了离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她仍长期关心着国家的建设,青年学生的发展。她经常勉励青年学生:珍惜和平美好的生活,做一个诚实勤奋、对国家有用的人。

参加和平解放五十周年座谈会(左起第一为程璧)

向党说句心里话:我一生受党的教育,感受到党对我的关爱,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我衷心祝福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