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就业实践让我选择了理想

2007-07-16 |

  

我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三年级研究生,即将毕业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作。我的最终选择,源于学校组织的就业实践。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融入全球化开放的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无疑给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同学们在就业择业以及人生规划方面又面临了诸多新的挑战,选择出国、外企、国企,还是公务员,甚至是创业,我自己也同样迷茫和犹豫过,但是实践的尝试让我一步一步更加了解了自己,从而做出了最符合自己理想和价值观的抉择。

  本科大二时候,我随着一帮准备出国的同学一起考了托福和GRE,成绩也还不错,但是当真正面临申请的时候我犹豫了,为什么出国、出国干什么等问题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而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最为宝贵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脚下这块祖先留下来的土地。即使出国,远游之后,要紧的是赶回来种自己的园地。最终,我选择了继续留在国内读研。

  外企一向以薪酬福利好、可以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著称,我刚开始读研的目标也是在就业时找一家跨国的外资企业,通过外企良好的培训制度和广阔的个人发展机遇,提升自己的职场价值。我的外语能力还好,高中时候曾经到英国剑桥交流学习过;我很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感觉自己可能比较适合外企的文化,所以在读研究生的阶段,我从多方面关注外企并注重培养在外企工作需要的能力。实际上,在研三找工作的阶段,我确实得尝所愿的拿到过美国IBM公司的offer,但是那时的我,已经有了新的决定,而这个抉择的火种就是埋藏在2006年的夏天。

  2006年的此时,在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就业实践活动中,我们学院一行8人,带着夏日的热情,来到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中国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开展就业实践。所谓就业实践,就是通过组织研究生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点地区和单位进行参观与实习,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引导大家自觉地将自己的毕业选择与祖国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理性地做出职业选择。在2006年暑假,和我们8人一样参加就业实践的有来自24个院系所的67支分队近600名实践队员参加,大部分奔赴东北、西部和其他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开展实践。

  当我们走近大亚湾,处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绿树葱茏。核电站海滨浴场,风光宜人,欢声笑语随处可见;广阔的草坪,郁郁葱葱,不时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其上。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亚湾核电站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也完全破除了我们关于环保方面的疑问。此次暑期实践的八名同学,被分配到了中广核的工程公司和设计公司的不同部门,经过一个月的实习工作,大家对这里各方面的印象都非常好。

  这里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公司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提供充足的文娱和体育活动设施,方便员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休闲娱乐和体育活动。这里有完善的培训制度,公司对员工实行终身培训,严格实施“培训、授权、上岗”制度。资格培训,使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具备上岗的资格;技能培训,使员工的技术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管理及拓展培训,使员工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持续提高,并促进事业达到一个新的起点。这里有多方位的发展机制,公司倡导以人为本,建立了员工从管理和技术等多条线发展的机制,以培养管理通才和技术专才;公司鼓励内部人才流动和人才交流,使所有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尽你所能,展你所长;公司摒弃论资排辈,推行竞聘上岗,使年轻员工有机会脱颖而出,走上高级技术岗位和各级管理岗位。

  总之,我们感觉中广核的各项制度有条不紊,技术管理专而灵活,员工的心态良好,相互帮助毫无保留,堪称是国有企业中的佼佼者,中国的核电事业能由这样的企业领军,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挑战依然存在,但未来充满希望。在这里,我们尽己所能,完成了单位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中国新式国企的教育,这样的就业教育将影响我的一生。实践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经历、一段回忆,也不仅仅是几句言语、几张照片,更重要的是受用终生的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对人生的理想和领悟。

  返回清华后,我们支队认真总结自身的收获,并在学校组织的答辩中,获得了清华大学2006年暑期实践的金奖。

  2006年的夏天我过得非常充实,我参加了就业实践、做过兼职、参加过创业大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选择摆在了我面前,外企、国企和创业我将如何抉择?其实通过两年多以来自己的实践了解和尝试,我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一个人基本的生活有了保障之后,赚钱不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换句话说,即使自己能够赚非常多的钱,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自己快乐,更不能保证体现出很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中,煤电占74%,水电占24%,核电仅占1.6%,我国政府已经公布了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4%的目标,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必须要建设大约30个百万千瓦的核电站,能源问题是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核电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前景。

  在就业实践中,在清华接受的各种教育中,我感受到了那种愿做国家脊梁的清华人的作风和品格,他们真正能学以致用,不计个人得失,投身国家重点行业,这是我们真正的人生榜样。“入主流、上大舞台、做大事业”永远是一条清华人为祖国贡献的主线,我想我选择国企、选择核电事业,能够最好的将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为祖国作贡献结合起来,我相信我的选择不会错。

(作者:郭超 转自清华新闻网)

相关新闻

  • 212021.04

    对话朱邦芬:一个理性的理想主义者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1.09

    挖掘运用校友教育资源的创新实践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302016.12

    隋少春:选择国防事业 坚守家国理想

    机械系2009届毕业生、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隋少春在清华大学2016年就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 092009.07

    清华举行赴西部、基层、国家重要行业与领域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

    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超过8成就业毕业生赴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  “青年的选择,当为理想而为之;青年的理想,当为国家而定之;青年的国家,也必当因青年的努力而壮大之。

  • 052019.07

    贺少红:从一人、一家的幸福,到更多人、更多家庭的幸福

    我们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去基层公共部门工作也是如此。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302004.09
  • 162009.07
  • 302016.12

    曹东晓:扎根基层 贡献河北

    汽车系2015届毕业生、河北石家庄乡镇正职后备人选曹东晓在清华大学2016年就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 292021.11

    罗威:厚植为民情怀 勇于担当作为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是一种充满喜悦的精神滋养,是一种以一当十的思想补给,更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的首课、主课、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