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谢建源:我是如何步入核武岗位的

2024-10-17 | 谢建源(1963届工化) | 来源 钝角网2020-11-25 |

谢建源,1938年出生于福州。1957年从福州第三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1963年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分配到北京第九研究所。19643月为研制“两弹”到青海核基地参加“会战”。1978年调二机部九局,1985年任职于核工业部军工局。1980-1998年任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副秘书长。本文为谢老口述。

谢建源在讲述往事(钝角网夏志杰/摄)

从哪吒洞中抽好签说起

1980年,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成立,我就开始当副秘书长。我的顶头上司,比如说张兴钤院士、宋家树院士,都是核材料专家,所以他们当了副理事长。我跟着张院士到核材料分会,是去做具体工作的。我在1998年就退休了;后面要讲的当年参加的一次交流活动也是迄今为止,我参加的最后一次核材料分会学术交流活动。

核材料分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以前是保密的,所有的工作人员隐姓埋名。后来就开始开放,放松了一些,可以进行学术交流。而学术交流是在本系统内进行,核材料系统的同行大家一起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还是涉及保密事宜。我们自己单位人员拿出去交流的所有材料,都要审核一下有没有泄密的。我们主要做这些工作。从核材料分会成立到我退休前,我一直都担任副秘书长,做上述工作等。

我参加的最后一次核材料分会学术交流会,是在宜宾的812厂举行的。我们核材料分会每次交流会都由我们的依托单位主办,这次的依托单位就是812厂。这次的交流会是星期一开完;北京去的领导们还有401去的一些人,航班时间是在星期三;那么星期二一天闲着,宜宾的接待单位就组织我们这些人去参观。

照片为谢老提供,下同

我们参观的景点中,有一个叫哪吒洞。这个洞比较出名,当时刚刚修复,修复的时候制作了文字说明,阐明是台湾佛教的一位比较高层的人士出钱修复的。这位佛教人士说,哪吒托梦给他说自己的庙宇香火不行了,塑身的手都断了,希望他来帮助修复哪吒洞。这位人士很虔诚,就到中国大陆,来找梦中说的那座哪吒洞了。

一开始他不知道那个哪吒洞所在的具体地点,以为在北京或者南京、洛阳、西安等大地方。这几个地方他都去了,最后到的西安,还没有找到。他已经很失望了。结果得到一个信息,说宜宾可能有那样一座哪吒洞。他又赶到了宜宾。去了以后,他发现:这座庙宇里面的情形,跟他梦里见到的一样。所以他就出钱把这座洞修复了。修复了以后,哪吒洞的香火很旺盛,很多人到那儿求签。

那天,我们核材料分会去参观的人里有两位院士:一位是清华大学的李恒德教授,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一位是我的顶头上司张兴钤院士,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恒德教授突发奇想,说:你去问问看,抽签有什么规矩、规定,要钱还是要什么别的东西?要不要跪着?我去问,知道了:没有特别的规矩,给什么都随意,不用跪。我一想,看来李院士是想抽一签。于是,我就说:我先来做个示范,抽一签。我抽到一个上上签,签名叫做“鱼来撞网”:打鱼的渔夫去撒网捕鱼,鱼自己都会来撞。意思就是:我这一辈子的经历中间,在别人看来很难办的事情,我都会很容易地解决。解完签以后,给多少钱随意,当时我就给了十块钱。

后来李院士就去抽了。老先生的耐心不够,摇几下摇不出来,他自己干脆拿出来了,一看是中下签。这个中下签是说:一个人过独木桥,摇摇晃晃,在风雨之间走过。这个签可能还比较准:李院士早年从国外回来后,经历了一场接一场的运动。

参观、抽签的那年,我就要退休了,当时我就想:这个签到底准不准啊?我回想自己的过往,就大的方面和环境而言,好像真的都比较顺利——相比别人而言,好像是更顺利一些。

为什么我的人生经历能比较顺呢?现在回想,主要是因为我人生中坚持两个字。一个是“诚”字,就是对事业、对国家要忠诚,对同志、对朋友要真诚,一定要踏踏实实、诚诚恳恳地做好每一件事。另一个就是“勤”字——我比较勤快,给国家做的一些事很注意勤俭节约,就是花小钱去办大事;自己做起事来很勤奋。我始终坚持按这两个字来做。

还有一条原因——我能遇到很好的领导,每次工作转接时都能遇到好人。

我是如何步入核武岗位的

196210月我入党,成为预备党员。当时在大学入党很不容易,比一般单位要难多了。成为发展对象后,稍微有点什么不恰当的事,同学们都会揭发出来;能够入党,达到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党员的素质、品格、条件,都相当不错。而我是1963年毕业,毕业分配的时候,我是预备党员;我觉得我还是基本上符合党员标准的,就希望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当时就是这样的想法。

我在参加支部工作的同学告诉我,分配时会考虑照顾我的身体。我大学的时候身体弱,胃不太好,在同班同学里我算比较体弱的。当时大家还是比较公正,把我分配到二机部的一个机关单位,是二局——核燃料局,也符合我的专业。我所学的专业是天然/人工放射性物质工艺。我们那时的专业课程学习完全是学苏联的,假如专业对口的话,就可以学以致用,能够并不费力地称职去做工作,不用再去改行学新的事物,是非常有利的、很好的工作分配。

另外,我是被分配在机关。二机部的单位都是在比较艰苦的地方,不可能在大城市,因为工作涉及的材料有放射性。但是,我拿到毕业分配通知书,看到分配报到的单位是北京第九研究所,报到的地点是果子市站。一下就糊涂了:去北京第九研究所,怎么是到果子市站?北京人都知道,果子市站过去是永定门外买卖果子的地方。又一想,不管怎样,让我到哪儿去,我就到哪儿去。

我就先回老家,然后回来报到。报到以后,进到果子市站里。分配到这个单位的人都是从全国的学生中精挑细选的,脑子都好用。大家就议论工作是做什么的。其实,大家一般也知道是搞两弹的,心照不宣,但因为保密要求,都不敢说,心里知道了是做这个工作,觉得很好。为什么呢?我们当时一贯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让我们做的这个两弹事业是祖国、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所在,是世界人民的利益所在。我们很高兴做这样的工作。报到之前听说要到西北去,自己觉得都不在话下。能被分配做这样的工作,强烈地说明组织上非常信任我、能够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应该引为自豪,而且一定要很好地去完成——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样,报到之后,先是在北京的花园路3号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时住在塔院);几个月后,就去了西北的核部件生产基地。对亲朋好友而言,我们去了西北,就等于失踪了一样,他们听不到我们的消息。两三年以后,我有一次回北京,与老同学见了面。我半开玩笑地问他们:分配时你们说得挺好——会照顾我,怎么把我照顾到西北去了?同学回答说:录用了你的这个单位来头特别大——同学们也不知道这个单位是做什么的——这个单位当时就交代说,原来已经定的所有的分配都不作数,先由它来挑选毕业生,它挑选完了以后,剩下的毕业生自己再去调剂。而我是预备党员,被挑中了。实际上,当时九所只从我们班挑了四个人。


花满楼、昀舒/采访 唯知/整理


相关新闻

  • 182008.07
  • 112020.08
  • 112020.08
  • 182007.10
  • 182021.06

    “宗师”周培源

    人们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周培源的一生,以1952年院系调整为分界线,可谓三十年清华三十年北大。有人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周培源有学生三万。晚年,他更是各种巨大荣誉和崇高社会地位加身,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大旗。他的学生、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张守廉说,自己想做到的是“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但真正做到的只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周培源自己晚年却说过一句话:“这不是我这一辈子所追求的。”这就...

  • 252008.11
  • 222016.08

    步入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兼作家,杨绛学贯中西,成就涵盖文学创作、文艺理论和作品翻译三个领域。她的创作跨越70年时空,反映了时代演进和一....

  • 192023.10

    清华校友思源计划联谊会

    一、基本情况清华大学“饮水思源 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思源计划”)是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赞助支持的一项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起源于2001年,是由美国硅谷的华人投资家朱伟人先生与当时正在硅谷创业的一批清华校友发起、在清华大学首先设立的、以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为初衷的领导力培养项目。该计划旨在通过全程匹配各类教育资源,开展为期三年的学生领导力通识教育,为未来中国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

  • 172024.05

    加强基础研究,深化物理认识——周光召先生与中国核武器事业

    周光召先生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奠基人,是中国科技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在六十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他纵横多个领域并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从1961年到1979年的近20年时光,周先生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制成功和核武器的设计、定型立下了不朽功勋。周先生忠诚爱国、学养深厚、视野开阔、格局宏大,他倡导民主学风,锐意开拓进取,致力于为核武器事业谋...

  • 182010.05

    北京215个岗位招聘海外高层次人才

    5月11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0家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向海内外发布《“海聚工程”2010年人才引进专项工作计划》,计划共设529个岗位,其中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共215个。